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章 职场性骚扰

那时候深圳大部分的工厂都属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企业,也就是香港或是外资公司负责寻找客户接收订单,进口生产设备、原材料及产品外销,而国内工厂则负责提供厂房、招聘劳动力并负责生产。那时纺织、玩具制造等产业是广东的发展支柱,所以心细手快的打工妹远比笨手笨脚的打工仔吃香。大部分工厂里面女性的数量远超过男性的数量,有些工厂听说甚至达到100:1。而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年龄小于20岁。

那时的工作基本和学历挂钩,初中毕业及以下的人做普工,高中毕业的可以做流水线上的小组长,品控之类的,大学生才可以做高级文员,主管等高一点的职位。不过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勤奋学习,也能不断地往上升职,例如阿莲和阿香。我读书那会因为还没有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本科生还是偏向于找正规的单位或好一些的公司或企业,所以选择进工厂打工的本科生非常少,大部分工厂里面的大学生都是大专生。

我对公司同事越来越熟悉后才知道,阿莲所谓的本科毕业生才可以给高级文员职位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工厂唯一的那个本科生和她在一个宿舍。而那个女孩也是江西人,和我成为了好朋友后,她告诉我,她的本科是在南昌的一个民办学校读的。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那时工厂里面的打工者普遍学历都不高,所以大部分人都非常年轻。那时候不少男性打工者找工作都倾向于去年轻女孩子多的工厂。在这样的工厂里,条件稍微好些的单身男性进厂没多久就被大胆的女孩子很快搞定,让其他女孩后悔没有早点下手。

每天上班时,总能看到穿成各色衣服的女孩子心情各异地排着长队在厂门口前等待着。而每次下班后,涌动的人潮里面大部分都是青春正茂的女孩们,一脸疲惫地赶回宿舍。因此工厂的打工者特别珍惜难得的不需要加班的休闲时间,尤其是周六晚上和周日。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网吧,电影院、KTV又少又贵,大部分的打工人都喜欢约着老乡或是同事一起去逛街、逛公园、滑冰、跳舞、打桌球等。我跟着她们也去了不少其他的工厂,听她们讲她们工厂的那些事情,尤其是一些待遇好的工厂,我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多学点东西,跳槽找更好的工作。

改革开放给本地人带来生活上质的飞跃的同时,也因为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带来了不少的治安隐患和家庭纠纷。所以本地人也会拿着本来是香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